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一些著名堪舆术士


后山道师: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一些著名堪舆术士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堪舆术士,民间称作大师,他们对堪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唐朝的杨筠松,名益,字叔茂,后人也称为“杨救贫”。杨筠松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掌灵台地理事,擅长地理风水。

杨筠松祖籍山东窦州,幼习诗书,十七岁登科及第,后因黄巢之乱,志欲归隐山林,偶遇九天玄女,授以天文地理之术。

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,扶危济困,将宫廷御用的风水术散播民间,著有《疑龙经》《撼龙经》《葬法倒杖》等风水著作。

杨筠松在赣南地区活动频繁,收徒授业,如曾文辿、廖金精、刘江东等弟子,使堪舆学在赣南广为传播,其堪舆学派被称为“形势派”或“赣派”,杨筠松也被尊称为风水学的祖师。

曾文辿,杨筠松弟子,字缝舆,号逸真,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,自幼读书,原想通过科举仕进,后因战乱,隐居读书,拜杨筠松为师,学习堪舆术。

曾文辿想找一块吉壤定居,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,告诉师傅杨救贫说这里“前有金盘玉印,后有凉伞遮荫”,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。

杨筠松看后,也认为是堪舆人的世居之地,说“前有罗经吸石,后有包裹随身,住在这里,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”。

师徒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,后来这里被称作“三僚”。

曾文辿追随杨筠松二十余年,著有《阴阳问答》《寻龙记》《八分歌》等书,后世尊其为“地仙”,被列为风水学第二祖师。

廖瑀,字伯玉,相传曾入山学道,长居虔化县翠薇峰金精洞,自号“金精山人”,后世称其为廖金精。

廖瑀,年方十五就读四书五经,乡人称其“廖五经”。唐末兵荒马乱,科举不继,廖瑀受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的影响,转而研究堪舆之术。

廖瑀起初不服杨救贫,屡屡与其斗法,后被杨救贫的技艺折服,拜杨为师,并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,得到青囊秘籍,著有《怀玉经》《俯察本源歌》《一盏灯》等,后世尊为风水第三祖师。

赖布衣,字文俊,自号布衣子,又称“先知山人”,江西定南县凤山冈人,曾任北宋国师之职,后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。

赖布衣足迹踏遍各地,凭借堪舆技术,怜贫救苦,助弱抗强,留下许多传说。据说香港、广州、英德等都由赖布衣堪定选址。传说赖所著《青乌序》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,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。

赖布衣看破红尘,遁隐山林,著有《催官篇》等,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 。

傅伯通,南宋堪舆术士,德兴人,进士出身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位称上柱国,幼与邹仲容同师廖金精,后又得师赖文俊传《催官法》。

北宋灭后,朝廷南渡,傅伯通受命察看地形地势,为南宋选取建都地址。他认为杭州虽属三吴之会,百粤要冲,但雄实两弱,只宜为一方巨镇,驻跸仅促偏安,不可作百世京畿。

南宋据此书奏改杭州为临安,定为首都。傅伯通在堪舆界颇负盛名,傅氏家族也成了当邑望族。

在历史上,堪舆术士们都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,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堪舆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堪舆术中包含着一些古人对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观察与理解,其中有值得借鉴之处,比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、注重居住环境的合理布局等。

同时,堪舆术中也存在难以解释的东西,应该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来认识,尊重传统文化,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


分享